35歲女減肥減到嚴重貧血 竟是「不吃這1食物」惹禍

減重飲食過於激進,導致體內鐵質嚴重不足。

減重飲食過於激進,導致體內鐵質嚴重不足。

林小姐今年35歲,是一名職場女性。近半年來,她總覺得提不起勁,即使睡眠充足也感到疲倦。同時經常感到頭暈,走幾步路就會氣喘吁吁,工作時難以集中精神。某天突然暈倒,經過詳細檢查,發現她的血紅素只有6 g/dL,遠低於正常值,才確診患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

減重飲食過於激進 導致體內鐵質嚴重不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姿婷表示,詢問病史時發現,林小姐為了保持身材,長期實行嚴格的低熱量飲食,幾乎不吃紅肉。同時,她的月經量較多,但一直沒有重視。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她體內鐵質的嚴重不足。醫生為林小姐制定了全面的治療計劃,經過三個月的積極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林小姐的血紅素水平逐漸回升到正常範圍。她感到精力充沛,工作效率也明顯提升。

慢性貧血持續3個月以上 常見疲勞無力、認知記憶力下降

陳姿婷醫師提到,慢性貧血通常指持續3個月以上的貧血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成年男性血紅素低於13 g/dL、非懷孕女性低於12 g/dL即可診斷為貧血。最常見的表現包括持續的疲勞感和乏力,即使充足睡眠後仍感到精力不足。頭暈和頭痛也是常見症狀,特別是在突然改變姿勢時更為明顯。由於組織缺氧,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和心跳加快的情況,尤其是在進行輕微活動時。此外,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認知功能的輕微改變也可能出現。

在外觀上,慢性貧血患者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這是由於血紅素減少導致的。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進一步加重營養不良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嚴重案例中,可能會出現心臟不適、心律失常等併發症,這些症狀需要立即就醫。

口服或靜脈補充鐵劑 針對原因調整治療方針

陳姿婷醫師進一步解釋,慢性貧血的病因複雜多樣,需要醫生仔細鑑別診斷。最常見的類型是缺鐵性貧血,另外還有慢性疾病相關貧血、營養缺乏、骨髓功能異常以及溶血性貧血等原因引起。

對於缺鐵性貧血,口服或靜脈補充鐵劑是主要治療方法。同時,醫生會積極尋找並治療潛在的出血原因,如消化道出血。營養缺乏導致的貧血則需要補充相應的維生素或礦物質,並調整飲食結構。對於慢性疾病相關貧血,治療原發疾病是關鍵。例如,控制炎症、治療感染或腫瘤等。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來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骨髓功能異常導致的貧血治療較為複雜,可能需要骨髓移植或其他專門治療。在某些嚴重個案中,反覆輸血可能是必要的支持治療手段。

均衡飲食習慣和健康生活 茶、咖啡餐後一小時再飲用

陳姿婷醫師提醒,均衡飲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慢性貧血的關鍵,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瘦肉、深綠色蔬菜、豆類等至關重要。同時,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對於素食者,需要特別注意補充維生素B12,可以考慮服用補充劑。

對於高風險群體,如育齡期女性、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更應該定期檢查血液常規。也可根據個人情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同步留意會干擾鐵質吸收的飲食,例如,茶、咖啡等含單寧酸的飲品會降低鐵的吸收率。因此,建議在餐後至少一小時後再飲用這些飲品。

原文出處:中國醫訊234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