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晚期肺癌保有從容的慢活提案 「三管齊下」首重五年策略規劃

肺癌治療逐漸邁向慢性病化管理,過去面對癌症大家只想努力生存,而隨著癌症存活期的延長,如何回歸生活常軌變成了新課題

肺癌治療逐漸邁向慢性病化管理,過去面對癌症大家只想努力生存,而隨著癌症存活期的延長,如何回歸生活常軌變成了新課題

不菸不酒的50歲全職主婦王女士(化名),丈夫和兩個就讀高中的孩子是她生活的重心,家庭幸福和樂,卻在一次檢查中意外確診晚期肺癌。經與主治醫師討論,為了陪伴孩子,希望以「最長存活期」來決定治療方針,因此王女士第一線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展開積極治療,病況穩定控制了三年,雖後仍出現抗藥性,但經再次切片後也順利接續上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至今抗癌已超過關鍵五年。在自己穩定軍心與配合肺癌醫護團隊的專業治療與照護下,讓她恢復正常生活,重新投入到家庭中,寒暑假也能一同與家人安排出國旅遊,更如願見到孩子們升上大學。

晚期肺癌朝慢性病化理想邁進 三管齊下再創癌後新篇章

收治這名病友的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黃彥翔醫師指出,隨著精準醫學進步,肺癌治療逐漸邁向慢性病化管理,過去面對癌症大家只想努力生存,而隨著癌症存活期的延長,如何回歸生活常軌變成了新課題。除了遵從醫囑接受治療外,心態管理、財務管理及疾病管理之三「管」齊下對病友的癌後生活也同樣重要。

一、心態管理
多數人罹癌後會先經歷悲傷五步驟(Five Stages of Grief),在這過程中親友的支持能正向幫助病友勇敢面對,除了家人外,也可多多接觸正向友善的人群、參加病友會或講座,吸取其他病友的治療經驗,建立抗癌目標勇往直前,一群人能走更遠。

二、財務管理
晚期肺癌目前已有多種治療選擇,病友應全面盤點個人醫療保險規劃,先了解自身資源,才能更全面且清楚地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後續用藥策略及規劃。

三、疾病管理
與主治醫師保持順暢的溝通,清楚了解自身的病況及治療的副作用和風險,關注藥物治療選擇,當心中沒有疑問再接受治療,才能建立健康互信的醫病關係,確保高品質的治療及照護,共創雙贏。

突破五年關鍵策略 第一線藥物選擇至關重要

黃彥翔醫師說明,晚期肺癌治療會依照病友不同的體能狀況、期別、病理型態提供精準的個人化醫療選擇,以目前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來說,約有五成的病友會檢出EGFR基因突變,當偵測到特定的驅動基因,醫師都會優先以標靶藥物做一線治療;若無配對到標靶基因,便會透過免疫染色的分數(PD-L1)來評估免疫、化療等其他治療選擇。

針對EGFR基因突變,第一線藥物治療的選擇尤其重要,第一線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藥物,一旦產生抗藥性後,再接力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透過這樣的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約有五成機會可突破關鍵五年存活期;但若是第一線就先選擇第三代的標靶藥物,平均存活期約是三年左右。黃彥翔醫師也提醒,無論是標靶或免疫都可能會有抗藥性的狀況,而抗藥後的治療選擇有哪些,也會盡可能讓病友做全盤的了解,再決定治療方針。

晚期肺癌樂活新篇章 跨專科共同照護助與癌和平共存

黃彥翔醫師鼓勵病友,肺癌已是台灣的新國病,不論是醫界、學界或是政府都投入相當多的資源來幫助病友,加上現今醫療科技的進步,藥物研發日新月異,存活期越來越長,生活品質也更好,病友應抱持樂觀心態積極面對。甚至有時若是沒有標準的治療,透過參與臨床試驗,不僅可接軌國際最新肺癌治療趨勢,在試驗期間能得到密集且詳細的醫學檢查,也可確保副作用或病情變化的及時發現與處理,獲得更多治療機會。

台中榮總成立的「肺癌整合照護暨研究中心」整合了胸腔內科、胸腔外科、心理諮商師、營養師、個管師…等跨專科醫療團隊,為病友統整並提供良好疾病管理的資源,黃彥翔醫師也呼籲病友當身心出現任何變化時,都應該立即與主治醫師反映,及早介入、合適的轉介才能穩定的與癌和平共存,期許病友們保有希望慢活、樂活每一天!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健康專輯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