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耳科、鼻科、喉科,現在有了更細的專科:耳咽管。耳咽管英文Eustachian tube前面的那個字,是十六世紀義大利的解剖學家Bartolomeo Eustachio,當時他能發現這個細微的結構,相當了不起。台中慈濟醫院新創耳咽管中心院長簡守信說,如今能在耳咽管位置上協助功能障礙病人解決問題,也相當了不起。
耳咽管功能障礙分2種 阻塞型最常見
耳咽管中心主任謝承祐表示,耳咽管功能障礙大致分為阻塞型與開放型兩種。常見搭飛機與感冒時的耳朵悶塞感就是耳咽管阻塞症狀,可透過吞口水、嚼東西改善。若疾病造成持續三個月以上的耳悶漲感、聽力變差等,就屬於慢性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另一種開放型耳咽管功能障礙較少見,主要症狀是說話時會聽到回音,並能聽到自己呼吸聲,大多發生在體重快速下降或頭頸癌病人經放射線治療後組織收縮流失導致。
打造耳咽管標準化評估與治療 兼顧共病整合
謝主任解釋,台中慈濟耳咽管中心為了精準診斷耳咽管功能障礙類別,製作常見七大症狀的問卷ETDQ-7中文版,建立國人標準常模,此可標準化評估病人的主觀症狀。另外首度從日本引進「耳咽管三合一檢測儀」,包含阻抗檢測法、音響檢查法(Sonotubometry)及鼓室氣流動態檢查法(TTAG),能提供客觀準確檢測。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周一帆表示,耳咽管功能障礙的成因多樣,包括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液、頭頸癌的電療後遺症等。耳咽管中心不僅專注耳咽管治療,還將共病整合治療在同一手術,一併處理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五年來已治療超過八百例,均有卓越成果,並發表於權威期刊,達到治標與治本雙重功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