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壓力鼻子先變冷?英研究揭「鼻溫下降」現象 或可成壓力偵測新指標

研究團隊表示,由於感知到外部的壓力,為了提高對環境的警覺,身體會將血液從臉部其他區域轉移至眼睛,同時會導致鼻子周遭的血管收縮,造成鼻尖明顯降溫。

研究團隊表示,由於感知到外部的壓力,為了提高對環境的警覺,身體會將血液從臉部其他區域轉移至眼睛,同時會導致鼻子周遭的血管收縮,造成鼻尖明顯降溫。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當人感到壓力時,鼻子的溫度會明顯下降3至6度,可以透過熱像儀直接觀察。研究指出,這種「鼻溫下降」現象可能成為即時、非侵入式的壓力指標,未來有望進一步用於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的心理健康監測。

研究:人處在壓力環境 鼻溫下降3至6℃

綜合外媒報導,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團隊以29名志願者為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壓力測試,並使用熱像儀追蹤臉部血流的變化。測試過程中,受試者先戴上耳機聆聽白噪音,接著研究人員安排三位陌生評審進入房間,並給受試者三分鐘時間準備一場五分鐘的「夢想工作」即席演講,全程受到評審注視。研究人員觀察到,隨著壓力升高,受試者的鼻尖溫度皆下降3至6℃。

人體應對壓力本能 「1反應」讓鼻子血管收縮、溫度降

研究團隊說明,這種血流的變化源自於靈長類動物演化出的反應機制,視覺是所有靈長類動物最重要的感官,由於感知到外部的壓力,為了提高對環境的警覺,身體會將血液從臉部其他區域轉移至眼睛,同時會導致鼻子周遭的血管收縮,造成鼻尖明顯降溫。帶領研究的薩塞克斯大學比較心理學Gillian Forrester教授表示,即使是習慣處在高壓環境、經常面對鏡頭和與陌生人交談的媒體工作者,在研究過程中也出現鼻溫下降的現象,可見這是一個穩定的壓力指標。

溫度恢復速度或反映心理健康 有望應用於人類和靈長類動物

大多數受試者在測試結束後數分鐘內,鼻子的溫度就會回升至面對壓力前的水平。Forrester教授指出,鼻溫恢復至正常所需的時間,可能可作為評估個體應對壓力能力的指標,若恢復異常緩慢,或許可作為焦慮或憂鬱風險的指標。此外,由於熱成像攝影屬於非侵入性,且具即時性,也有潛力應用於嬰兒,或無法透過言語表達壓力的特殊族群。研究團隊計畫進一步將此技術拓展至靈長類動物,包括黑猩猩與大猩猩的庇護中心,用以測量它們的壓力反應並掌握其情緒狀態,尤其可用來幫助從創傷環境被救出的動物。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