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缺鐵性貧血困擾的民眾,是否曾經在藥局面對五花八門的鐵劑產品一頭霧水?鐵劑配維生素C服用,吸收效果加倍?食藥署日前在fb粉絲團「藥博士 正藥說」表示,口服鐵劑主要可分為二價鐵(Fe²⁺)與三價鐵(Fe³⁺)兩大類型,兩者在吸收率和副作用上有所區別,同時也為大家解析維生素C與鐵的關係。
鐵劑家族大解密 食藥署籲服用時注意3點
鐵是合成紅血球中血紅素的重要原料,當鐵攝取不足,或是流失過多,就有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食藥署指出,二價鐵的代表藥品包括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檸檬酸亞鐵鈉、甘胺酸亞鐵等,吸收率較高、補鐵效果快,不過對腸胃的刺激性強,吃了可能出現便秘、噁心等副作用。至於三價鐵的代表則有檸檬酸鐵、檸檬酸鐵銨、焦磷酸鐵等,優勢是對腸胃比較溫和、副作用少,但吸收率不如二價鐵,對貧血嚴重者療效較慢。
選對鐵劑還不夠,食藥署提醒,無論是哪一類鐵劑,服用時都要注意以下三點:
- 鐵劑在酸性環境中吸收較佳,建議空腹服用,最好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
- 避免與牛奶、茶、咖啡、鈣片、藥品等同時服用,以免影響吸收。
- 常見副作用有黑便、噁心、便秘、腹痛等。
怕副作用的人別擔心,食藥署也提供小撇步應對,民眾可以從低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或是分次服用減緩對腸胃的刺激,此外也可以考慮搭配食物服用,不過吸收率就會下降。若副作用無法改善,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能更換鐵劑種類或劑型。部分軟便劑雖然可以緩解便秘,但有降低口服鐵劑吸收率的疑慮,同樣應請醫療人員協助評估。
維生素C是補鐵神隊友?食藥署:規律服用鐵劑才是關鍵
對於「鐵劑搭配維生素C吸收加倍」的坊間說法,食藥署解釋,維生素C確實可以在腸道內協助將食物所含的鐵還原成更易被吸收的二價鐵,還能抑制鐵的氧化反應,促進其進入腸黏膜細胞。然而,目前臨床研究顯示,鐵劑搭配維生素C與否,對於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差異不大。
食藥署指出,如果患者平時蔬果攝取不足、胃酸分泌較少,或正在服用會降低胃酸的藥物(如制酸劑),補充維生素C或許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對多數患者而言,規律、正確的服用鐵劑,配合均衡飲食,才是改善貧血的關鍵。食藥署也提醒,補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務必遵從醫師或藥師指示規律服用,以便真正改善缺鐵問題,有任何副作用或疑問,則應及時向醫療專業人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