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教養壓力大 醫師提關鍵七法改善親子關係【楊聰財】

台灣的單親家長面臨著來自生理、心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壓力。尋求醫療或支援的比例逐年增加,單親家長更需要認知到,應尋求多方面的支持和專業協助、適當的參與親職教育課程或技能培訓,皆可以幫助單親家長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這不僅能夠得到實際的幫助,也能減少孤立感。

台灣的單親家長面臨著來自生理、心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壓力。尋求醫療或支援的比例逐年增加,單親家長更需要認知到,應尋求多方面的支持和專業協助、適當的參與親職教育課程或技能培訓,皆可以幫助單親家長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這不僅能夠得到實際的幫助,也能減少孤立感。

近幾年不斷出現單親家長攜兒女自殺等社會案件,凸顯了單親家庭的多重壓力,尤其在沒有家人或支援又要單獨照顧兒童的家長,他們常常得自己擔負教養、經濟、情緒等多重壓力,根據近年的調查指出: 單親父母的憂鬱症發病率,高於非單親的父母,而孩子們也因單親教養會有不同程度的適應與壓力。

#單親父母需正視的身心與經濟多重壓力源

單親父母在生理上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於過度的壓力和身體健康的影響。單親父母因為需要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庭,往往缺乏足夠的休息和運動,這導致他們的健康狀況比雙親家庭的父母更為脆弱 。此外,長期的壓力會導致他們面臨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

在心理層面上,單親父母經常感到孤獨和壓力重重。他們需要獨自面對子女的教育和成長,缺乏另一半的支持,長期的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焦慮症和憂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根據近年的調查,單親父母的憂鬱症發病率顯著高於非單親父母。

另外單親父母需要獨自承擔家庭的經濟負擔,這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由於經濟壓力,他們可能需要多兼幾份工作,這進一步壓縮了他們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對於子女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單親家庭常常因為經濟困難而居住在環境較差的地區,這些環境問題也會對他們和子女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單親大不同! 女性需注意心理疾病 男性需多留意生理問題

男性和女性在面對壓力時,生理反應本身就存在差異。男性傾向於表現出「戰或逃」的反應,即遇到壓力時,他們更可能選擇直接面對或逃避。而女性則更多表現出「關愛與友誼」,因此在壓力下,她們傾向於尋求社會支持和建立情感連結。這意味著單親媽媽在教養壓力下可能更容易尋求他人的幫助,而單親爸爸可能更傾向於獨自面對問題,這也可能讓男性在壓力管理上面臨更大的挑戰。

單親父母普遍健康狀況較差,但單親媽媽往往能夠建立更廣泛的社交網絡,加上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善於表達和處理情緒,這使得單親媽媽在面對教養壓力時,能夠更好地表達和釋放負面情緒,從而減輕心理負擔。相反的單親爸爸容易因爲「社會角色期待」下更傾向於壓抑情緒,這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積累,如憂鬱和焦慮。長期感到孤立和情感缺乏,這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單親媽媽通常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這是因為她們往往收入較低,且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這種經濟壓力使得她們在教養過程中身心疲憊。而單親爸爸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工作壓力大,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成為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

在台灣,單親家長尋求醫療或支援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據2020年的統計數據,約有40%的單親家長在一年中曾經尋求過心理或醫療支援,其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 。單親家長在就診時的主訴多為三個方面:

  1. 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憂鬱、失眠等。這些問題在女性單親家長中更為普遍。
  2. 生理健康問題:如疲勞、頭痛、胃腸問題等。男性單親家長更常報告這些問題。
  3. 親子關係問題:許多單親家長在就診時會提到與孩子的溝通困難和行為管理問題,這在男女單親家長中皆有出現。

#策略性陪伴單親兒女 關鍵七作法

本人身為精神科專科醫師、臨床與社會心理學教授,根據多年觀察與陪伴單親家庭面對照顧孩子的心理精神與健康問題,歸納出可以採取的多方面措施,幫助單親照顧者策略性的應用,來逐漸改善家庭氣氛與親子互動。

 一、建立穩定的家庭環境

  1. 穩定的日常作息: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提供孩子們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有助於減少他們的不安和焦慮。
  2. 明確的規則和邊界:制定並執行一致的家庭規則,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可以接受的行為,提供安全感

二、開放的溝通管道

  1. 鼓勵表達情感:讓孩子們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是重要的。
  2. 積極傾聽:認真聽取孩子們的意見和感受,給予他們理解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

三、心理支持

  1. 尋求專業協助:如有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或兒童心理學家的幫助,這對於處理複雜的情感問題可能非常有效。
  2. 參與支持團體:讓孩子們參與類似經歷的支持團體,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並從中獲得支持和理解。

四、促進社會聯繫

  1. 維持和擴展社交圈:鼓勵孩子們與朋友和親戚保持聯繫,參加社交活動,這有助於增強他們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2. 參加課外活動:讓孩子們參加他們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如運動、藝術或音樂班,這可以幫助他們發展興趣愛好並減少壓力。

五、家長的自我照顧

  1. 家長自我照顧:家長自身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孩子,家長應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尋求支持和放鬆的途徑。
  2. 示範良好的情緒管理:家長應示範如何有效地管理情緒,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榜樣。

六、分享情緒教育

  1. 提供正確的信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向他們解釋單親的原因和過程,減少他們的疑惑和不安。
  2. 教育心理健康知識:讓孩子們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導他們識別和處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七、宗教信仰的支持

如果家庭有宗教信仰,可以通過參加相關的活動來尋求心靈的平靜和支持。 一起讀經、禱告、靈修,皆可以幫助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減壓,提升心理健康。 研究顯示,單親媽媽更容易依賴宗教信仰或實踐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也有助於她們在面對困難時保持積極和堅強。

台灣的單親家長面臨著來自生理、心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壓力。尋求醫療或支援的比例逐年增加,單親家長更需要認知到,應尋求多方面的支持和專業協助、適當的參與親職教育課程或技能培訓,皆可以幫助單親家長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這不僅能夠得到實際的幫助,也能減少孤立感,提高生活質量,也呼籲大眾若是身邊有弱勢單親家庭的家人朋友,可以多加關心或是給予幫助,相信都能成為他們極大的祝福。

文章來源:痞客邦 - 楊聰財部落格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