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數民眾有脂肪肝,要小心「肝癌三部曲」步步進逼!(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一項研究,指出即使沒有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肝硬化,也不喝酒,但若有脂肪肝、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問題,仍有罹患肝癌風險。對此,臺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蘇志盛表示,慢性B型肝炎是國病,和慢性C型肝炎同為導致肝癌的重要因素,這兩者疾病大部分會沿著肝癌三部曲進展,即所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目前發現,有1成肝癌與脂肪肝相關,其中有70%左右跳過肝硬化階段,就演變成肝癌,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這個研究是以確診為肝癌的患者作為範本,蒐集他們的檢體,從確診肝癌的病患反推回去找原因,屬於「回溯性的研究」。雖然這個研究並不是直接追蹤脂肪肝病患10年、20年的病史,但3843例是目前最大的研究範本,又有完整檢體、病毒分析、血液資料,非常難得,在世界上對學界有巨大貢獻。

控制BMI遠離脂肪肝

蘇志盛說,以前都覺得年紀大、缺乏運動的人比較容易得脂肪肝,但在臨床上發現青壯年也有很多人發生脂肪肝。也有許多研究報告也指出,越來越多青少年得到脂肪肝,甚至學齡兒童,脂肪肝普遍有年輕化趨勢。也有台灣研究以健檢資料為樣本,發現50%以上都有脂肪肝。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人如果注重養生,有運動的習慣,並不一定會有脂肪肝,也就是說,其實脂肪肝現在已不存在年齡層的差異,而是生活型態、運動習慣決定了一切。
蘇志盛指出,90%以上的脂肪肝患者,BMI值都超過24,甚至有超過一半BMI達到27,已經到了中、重度肥胖的程度。這樣的人生活型態大多都是吃得多、喝得多、運動少,不僅皮下脂肪多,內臟脂肪量也是多的,會伴隨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胰島素抗性等現象。這些都是疾病都是共通、相互影響的,稱之為代謝性疾病,將來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腦血管、腎臟病變等。

脂肪肝的診斷與預防

診斷脂肪肝以腹部超音波最為方便,蘇志盛解釋,超音波是一個很普遍的非侵入性檢查方式,只是以超音波下診斷,會有不確定性,因此超音波的確診有時候並不是能讓人這麽信服,有時會以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輔助診斷。學界的標準診斷建議實施肝臟切片,在顯微鏡下的影像來做判斷,原則上只要超過10%以上的肝臟細胞有脂肪,就會診斷有脂肪肝。
蘇志盛建議,如果透過超音波確診為脂肪肝的病人,就要請病人回歸最良好的生活型態,像是參照衛福部的《每日飲食指南》,還有日常運動,將BMI控制在正常值。如果追蹤的時候發現肝指數GOT、GPT值有異常的情況,這代表已導致慢性發炎,更需要減重,至少將體重降下5%至10%,國外研究也指出體重只要降低7%,肝發炎就會有顯著的改善。如此,未來走往肝硬化的機率就會下降,當然得到肝癌的機會也會顯著改善。(相關報導:別以為體重下降就算減肥成功!醫生公布殘酷真相:要保持這麼多年不復胖,才算真正瘦下來更多文章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