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增長伴隨攝護腺問題 八成以上長者面臨排尿困擾
醫學研究顯示,男性從25歲開始就會出現攝護腺結節性增生,當攝護腺體積超過40cc時即被視為明顯肥大。統計數據更指出,50歲以上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困擾,70歲以上比例上升至70%,80歲以上更高達90%確診攝護腺肥大,顯示攝護腺肥大比例與年齡成正比的趨勢。
攝護腺肥大是造成男性排尿困擾的主要原因,占比高達50%。患者常見症狀包括頻尿、夜尿、排尿不順、尿流細小緩慢等,嚴重者不僅影響生理機能,更對自信心、睡眠品質及整體生活品質造成衝擊。
就醫時機因年齡而異 中壯年較注重生活品質
臺中榮民總醫院泌尿醫學部李建儀主任表示,不同年齡層男性的就醫時機存在明顯差異。50-65歲的中壯年男性由於較注重生活品質,通常在症狀出現半年左右就會主動就醫尋求治療;老一輩長者習慣忍耐不適,或將排尿困難的症狀視為老化正常現象,往往拖延1-2年才願意就醫,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也連帶影響膀胱功能。
治療方式多元化 微創手術成新趨勢
李建儀主任指出,目前攝護腺肥大的治療策略需綜合醫療端評估與病患需求,治療方式主要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兩大類。
藥物治療的優點是無需開刀,停藥後副作用通常可恢復,但此類治療用藥與睪固酮功能減少相關,可能影響性功能,包括勃起障礙、性慾降低等,且治療效果有限。
傳統手術治療包括經尿道攝護腺刮除術(TURP),以膀胱鏡經過尿道,用電刀將攝護腺一片一片刮除,出血量較多、手術風險偏高,但手術費用全由健保給付,是目前的標準手術。攝護腺綠光雷射手術則透過雷射光纖將增生的攝護腺組織汽化或剜除,出血量相對較少,但可能影響性功能和短暫失禁,且雷射手術耗材需自費。
李建儀主任提到,近年微創手術(MIST)技術快速發展,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雖手術費用需自費,但微創手術具有共同優勢,如:麻醉時間短、恢復快、出血量少、不易影響性功能等等,成為許多患者的首要的治療方式考量。
水蒸氣消融術適用族群廣泛 成職場男性首選常見選項
水蒸氣消融術透過高溫水蒸氣精準注入攝護腺組織,使攝護腺肥大組織的細胞凋亡萎縮,達到消融減積讓尿道暢通,適用於各種攝護腺肥大構造,包括中央區隆起。對於50至65歲仍需工作且重視生活品質的男性尤為重要,部分患者可於術後逐漸恢復日常作息,且術後一段時間排尿狀況獲得改善。該術式可進行局部麻醉,麻醉時間和手術時間都很短,且具有適用範圍廣的優勢。
相較之下,攝護腺拉開術透過植入鎳鈦合金束帶,對攝護腺進行物理性拉開,主要適用於攝護腺體積較小或中等(約80cc以下)或是無中葉肥大的患者,費用會依照所需的植入金屬數量決定。
水刀消融術則使用高壓水流來精準地切割和清除攝護腺組織,此術式適用於體積較大的攝護腺,馬上緩解組塞,相對費用是三項微創手術中最高者。
成功案例分享 重拾生活品質
李建儀主任分享兩則成功案例。第一位是86歲男性患者,60多歲時已進行過傳統手術,雖短暫改善排尿問題,但影響到性功能。隨著時間過去,攝護腺再度逐漸增生,患者決定接受水蒸氣消融術,術後患者反饋排尿狀況獲得改善,且性功能不受太大影響。
另一位82歲男性患者,合併多重慢性病問題,攝護腺體積高達110cc,有長期排尿困難問題,需反覆插尿管改善排尿。因希望藉由手術減少反覆不適並獲得較長期的改善,選擇接受水蒸氣消融術,術後排尿問題有改善,生活品質隨之提升。
醫師呼籲:及早就醫是關鍵
李建儀主任提醒,攝護腺肥大雖是男性老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患者已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此外,李主任也提到雖然攝護腺肥大是引起排尿症狀的主要原因,但對於年輕族群,症狀也可能源於生活壓力導致的神經性干擾,而非單純的攝護腺肥大,因此建議有相關症狀的男性應及早就醫諮詢,與醫師充分討論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制定客製化的治療策略,重拾優質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