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會在放假時選擇外出度假,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有些人卻會在回家後感到莫名的沮喪和不安。美國心理師Mark Travers日前在《富比世》(Forbes)撰文指出,人們在體驗新事物後,突然回到單調重複的日常時,這樣的心理落差讓人難以適應、造成心情低落,被稱為「收假症候群」。他也提供4個方法,幫助大家緩解旅行後的情緒低潮。
1. 讓自己有一天的「過渡期」好好充電
Travers心理師指出,旅行回來後直接投入緊湊的日程安排,可能會讓失落的情緒更加嚴重,應該要留出一天的過渡期幫助調整身心。回家後亂七八糟的行李箱會不知不覺增添旅行後的壓力,花一些時間收拾、讓自己安頓下來,也能作為與旅程告別的「小小儀式」。此外,外出旅行,尤其時差問題會影響睡眠、消耗身體能量,好好休息一天,補充水分和適當的運動有助於恢復體力。回到工作崗位後,也不要馬上埋頭於電子郵件和會議中,而是從準備早餐、安排行事歷或設定一周目標等較輕鬆的任務開始。
2. 重新感受「家」的美好
2022年一項發表在《幸福研究期刊》(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上的研究指出,表達感激之情,例如寫下值得感恩的事情,有助於減輕壓力和負面情緒。Travers心理師建議創建一份「歡迎回家清單」,列出在家中值得期待的小事,旅行回來後每天花幾分鐘記錄家庭生活,把注意力轉到找尋日常生活當中的積極意義。
3. 以不同的角度探索居住地
回家不代表回到枯燥的日常生活!Travers心理師指出,就像旅遊時走訪不同的景點一樣,民眾也能帶著全新的視角探索目前居住的城市,可以安排一天去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如博物館、歷史古蹟或公園等,或是上下班時嘗試不同的路線、去一直想去的餐廳悠閒地享用美食。在日常生活中抱持著旅客的心態,發現其中的新驚喜,就能延續旅行帶來的快樂。
4. 回顧旅行帶來的啟發
不要讓旅行成為一件「來了又去」的事,而是讓它融入到生活中。Travers心理師建議,可以先記錄下旅行的難忘時刻,例如開心的事情、與當地人的互動或感到驚訝的瞬間,如果不喜歡文字記錄,也可以製作相簿或剪輯影片,以此重溫旅行的快樂回憶。接下來開始思考這次旅行帶來了哪些啟發,如何影響自己的目標、習慣或心態,又有哪些飲食或文化習俗值得回家嘗試。透過這些方式,就能讓這次的旅程成為未來前進之路的一部分。
不是逃避日常生活!認識旅行真正的價值
Travers心理師也指出,旅行結束後,要花時間重新適應日常生活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不要忽視這些情緒或強迫自己要立刻回歸日常。此外,也不要再將旅行當作逃避日常生活的方式,提醒自己好好感受「發現新事物」和「活在當下」的樂趣,才是旅行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