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思覺失調症 中醫針灸搭配養身茶助改善

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方式,中醫與西醫有所不同,西醫通常會先使用藥物穩定患者情緒,讓症狀得到迅速緩解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腦部疾病,會導致患者的思想和感知出現混亂,以及語言和行為表現出現異常,包括有思維混亂、情緒波動、錯覺、記憶問題等,患者通常難以適應日常生活,有時會分不清現實和幻想。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狀區分為正性症狀與負性症狀兩種類型,正性症狀包括有妄想、幻覺和幻聽等,負性症狀則表現為社交能力下降、自我照顧能力減弱、對工作和清潔無興趣、表情單調和說話少。

中醫治療強調整體氣血平衡,對症採相應治療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由於神經傳導物質異常而引起的腦部疾病,西醫認為可能與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出現異常有關,目前也有最新研究指出可能是腦皮質麩胺酸(Glutamate)錐體細胞功能降低,進而影響患者的思考和感知能力。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歸屬於「情志」病類,中醫治療情志疾病通常著重調整五臟六腑的氣血平衡,以恢復生理機能的運作,認為當身體的氣血失衡時,腦部運作及神經傳導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加重思覺失調症的症狀。中醫治療思覺失調症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症狀而定,對於症狀中的正性表現,如妄想和幻覺,中醫會採用平肝潛陽、清心化痰、滋陰降火等方法來緩解,常見藥方包括有天麻鉤藤飲、半夏白朮天麻湯等;對於負性症狀,例如社交能力下降和情緒不穩定,中醫會使用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滋陰養血等方法來改善病情,常見藥方包括有柴胡疏肝湯、溫膽湯等。

透過內服中藥、針灸來調節五臟六腑氣血平衡

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方式,中醫與西醫有所不同,西醫通常會先使用藥物穩定患者情緒,讓症狀得到迅速緩解;而中醫則注重整體調理,透過內服中藥、針灸等方式調節五臟六腑的氣血平衡,從而影響身體的生理機制和經脈的氣血循環,以達到穩定腦部和神經狀態的目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更可安全、有效地幫助病患。

緩解思覺失調症的安神定志穴位及養生茶飲有:
內關穴:位於手腕內側,是一個能夠穩定情緒、安撫心神的穴位。每晚睡前按摩穴位約15到20分鐘,可有助於減輕大腦和神經的過度興奮,讓心情平靜下來。
神門穴:位於手掌背側,靠近小指旁邊的凹陷處。按摩這個穴位同樣可以有助於安神寧心。每晚睡前按摩15到20分鐘,搭配內關穴同時按壓可以加強寧心安神的效果。

大棗養心茶則可幫助調節身體氣血失調、對思覺失調症和情緒平衡都有好處,取浮小麥8克、鬱金3克、茯神3克、合歡皮3克、炙甘草3克,還有6顆剖開的紅棗,放入500cc水中,用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主要透過養心氣及疏肝安神來調節身體的氣血失調狀態,其中浮小麥、茯神可以降低心氣過於亢奮,合歡皮、鬱金則有助於疏通肝氣,搭配紅棗、炙甘草來補充脾胃津液,對於思覺失調症及平日和緩情緒、寧心安神都有良好的效果。

除藥物治療外,透過五感舒緩腦部及情緒

賴睿昕中醫師指出,除了藥物治療外,改善思覺失調症的生理狀態需從生活及心境改變,放鬆心情、調節情緒和思考,對於病情的改善有很大的幫助;中醫師建議平日可透過「五官感知」來舒緩腦部和情緒,五官感知包括了眼、耳、鼻、口、身體的感知,包括使用視覺感知,欣賞大自然或喜歡的事物,讓眼睛放鬆;聆聽大自然清淨的聲音或自己喜好的音樂讓聽覺放鬆;呼吸森林及植物釋放的芬多精或透過精油的使用舒緩嗅覺;唱歌或找朋友聊天、傾訴心情達到口部放鬆、紓發情緒的效果;最後身體感知主要透過皮膚,可藉由運動啟動身體的氣血循環,透過皮膚出汗來調節生理代謝;當五感同時得到舒緩時,可以有效降低思覺失調症的不穩定狀態。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