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瘤別拖!盡早預防性手術 微創支架+血管內錨釘可降「這些」風險

腹主動脈瘤跟一般人所認知的癌症的腫瘤不同,腹動脈瘤是當人的腹主動脈隨著年紀變大退化,直徑逐漸擴大,當擴大到正常血管的1.5倍時,稱之為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跟一般人所認知的癌症的腫瘤不同,腹動脈瘤是當人的腹主動脈隨著年紀變大退化,直徑逐漸擴大,當擴大到正常血管的1.5倍時,稱之為腹主動脈瘤

台灣在2025年預計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20%。在每5個人裡面就有1位老人的情況下,老化相關疾病治療成為每個人不可不知的常識,多了解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拯救您親愛的家人與朋友。然而老化相關的疾病很多種,其中以號稱「未爆彈」的「腹主動脈瘤」尤其致命!腹主動脈瘤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有症狀,但一旦發生破裂,進而大出血則可能會導致休克、死亡,因此有「未爆彈」之稱。光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表示,雖然7-8成的患者破裂程度小,破裂處可暫時被血塊壓住,可以及時手術治療救回一命,但很多人不是這麼幸運,腹主動脈瘤破裂的死亡率仍高達5成。

60歲以上、高血壓、家族病史、或抽菸者建議定期進行腹部超音波篩檢

腹主動脈瘤跟一般人所認知的癌症的腫瘤不同,腹動脈瘤是當人的腹主動脈隨著年紀變大退化,直徑逐漸擴大,當擴大到正常血管的1.5倍時,稱之為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的高風險因子主要是60歲以上、罹患高血壓、家裡有人曾經罹患主動脈疾病、或是有抽菸習慣,由於腹主動脈瘤往往沒有症狀,很難自己發現,楊智鈞主任建議有這些高風險因子的民眾定期進行腹部超音波,以利篩檢自己是否有腹主動脈瘤。

微創支架手術避免術中大出血 傷口小、存活率高

由於,過去手術多以開腹手術置換人工血管為主,在進行開腹手術時可能會將原本壓住破裂處的血塊移除,導致患者在術中有很高的出血風險,甚至因此在術中休克死亡,而這也是造成腹主動脈瘤破裂有較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不過,楊智鈞主任提到,現在有「微創支架手術」,不需要將腹腔打開,病人不會面臨術中再次大出血的風險,這是15年來血管醫學界最大的進步。

腹主動脈瘤微創支架手術不用開腹,僅需從腹股溝經皮穿刺進入動脈血管後,將覆膜支架送往腹主動脈瘤處,支架會在破裂的血管內撐開,取代血管變成血流通過的路徑,因此可避免腹主動脈瘤被強力血流衝擊而破裂的風險。楊智鈞主任說明,「覆膜支架」和一般「裸支架」不同,有不透水材料包覆,長得像一條特殊的水管,可以讓血液在其內部流通。

比起開腹手術,覆膜支架、微創技術等的出現為腹主動脈瘤患者帶來更多不同的手術成果。楊智鈞主任表示,微創支架手術不僅可避免開腹手術大出血的風險,腹主動脈瘤破裂後若未造成休克,在生命徵象相對穩定、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做緊急微創支架手術,存活率非常高,可超過90%。

另外,微創支架手術的傷口較小,術後恢復時間也比傳統手術短。楊智鈞主任指出,腹主動脈瘤破裂的病人進行微創支架手術,一般術後隔天有90%都可以恢復進食,並在3-5天內出院,這是過去開腹手術絕對做不到的。

然而開腹手術還是有其優勢,手術方式是移除腹主動脈瘤並縫合上人工血管,屬於一勞永逸的作法,但由於開腹手術的傷口較大,復原時間較久,年紀較大或是復原能力較差的病人,仍應審慎考量,與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合的療法。

▲光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

支架手術術後風險有「這些」 血管內錨釘小兵立大功

微創支架手術時,當患者的腹主動脈瘤屬於困難的病例,比如說瘤頸太短、支架固定處小於1公分,或是瘤頸彎曲無法提供足夠的固定接觸面積等,或是隨著時間變長,血管又再次擴大,使用微創支架手術可能會有支架位移、滑脫的問題,進而造成血液內漏。

針對這些情形,其實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來獲得改善。血管內固定錨釘就像是螺絲,血管是牆壁,而支架是想要掛在牆壁上面的畫作,利用血管內固定錨釘將支架環狀固定在血管上適合的位置,讓支架不容易鬆脫,進而預防與改善支架的位移與鬆脫的問題。

腹主動脈瘤如「未爆彈」 醫師建議應預防性修補

最後,楊智鈞主任呼籲,民眾如果發現自己有腹主動脈瘤,並達到手術標準時,非常建議可以在還未破裂前盡快做預防性的微創支架手術,因為過去曾遇過患者早就知道自己有動脈瘤,但因內心有些猶豫、考量而推遲手術進行,結果有天就破裂大出血休克。

楊智鈞主任強調,腹主動脈瘤就像未爆彈,破裂後運氣不好大出血,很多時候根本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在腹動脈瘤還沒有破裂之前預防性修補,不僅有很多武器可以使用,手術也會非常的安全,民眾千萬不要因為腹主動脈瘤沒有破裂、沒有症狀就忽視它的危險性。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健康專輯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