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治療2點重要變革! 「這技術」可阻斷神經控制血壓

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參考近5年的全球大型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發布最新《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有兩項重要變革。

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參考近5年的全球大型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發布最新《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有兩項重要變革。

高血壓是隱形的心血管殺手,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民眾常常因此輕忽、未積極控制,長期下來容易增加腦中風、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及慢性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發生。

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參考近5年的全球大型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發布最新《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有兩項重要變革。另外,近年來,心臟學界發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幫助病人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

血壓怎麼量? 以居家血壓取代門診測量

最新《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有兩項重要變革。第一,高血壓診斷標準下修至130/80mmHg,並採用居家血壓(Home BP)取代門診測量血壓(Routine Office BP);第二,捨棄傳統水銀式血壓計,建議採電子式自動血壓計做為量測較準確。

一般民眾,正常血壓應低於120/80mmHg。若在居家量測血壓,可參考722原則,連續7天測量血壓、每天測量血壓至少2次(早晚各1次)、每次至少測量2次並取平均值(每次間隔1分鐘)。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高血壓病友無論年紀,居家血壓數值應控制低於130/80mmHg,若有腦中風、冠心症或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等血管硬化疾病患者,或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病患(糖尿病、腎臟病),可以考量將收縮壓目標降低到小於120mmHg。

怕吃藥使血壓控制不佳 還有哪些控制方式?

根據統計,台灣只有約3-4成的高血壓患者有達到血壓控制目標。醫師黃晨祐指出,民眾恐懼服用藥物導致醫囑遵從情況不佳,是無法有效控制高血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民眾多數擔心的是藥物副作用,以及是否得一輩子吃藥控制血壓。

然而,除了藥物之外,高血壓的控制還可以藉由生活型態調整改善,包含:限制鈉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規律地進行有氧運動。此外,心臟學界發展的「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技術,也可幫助病人控制血壓。

醫師黃晨祐提到,根據研究顯示,高血壓一部分的疾病機轉來自於交感神經過度作用於腎臟,刺激腎素(renin)分泌,活化下游的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導致腎臟對鈉離子、水分再吸收增加,最終引起血壓上升。

腎動脈感神經阻斷術是什麼? 誰適合?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技術是利用血管介入手術的原理,將特殊的電燒導管置入雙側腎動脈血管壁內,利用穩定熱能安全地將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阻斷,以有效控制血壓。

醫師黃晨祐進一步說明,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是採用微創的方式,由鼠蹊部放置股動脈血管鞘,再用造影導管取得雙側腎動脈的血管影像仔細評估後,將特製的電燒導管經股動脈進入雙側腎動脈的遠端分支處,對於血管外壁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進行熱能燒灼,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改善血壓。

目前已有許多試驗證實「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的療效,醫師黃晨祐表示,專家建議,合併器官功能受損、對藥物服從性不佳、對藥物耐受性不佳、藥物難治型高血壓的患者可以考慮接受阻斷術治療。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有手術傷口小、併發症少、復發率低等優勢,部分病友能因此減輕藥量,甚至術後可不用再服用血壓藥,不過並非所有高血壓患者都適合接受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

醫師黃晨祐指出,若有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畸形或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等,經醫師評估後可能較不適合進行手術。

資料來源:國泰綜合醫院網站-治療高血壓新利器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