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化療可以運動嗎? 癌症病人的運動處方解析

癌症患者適度運動,則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以及減緩治療中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促進睡眠品質、降低疲勞及憂鬱,尤其在有專業人士指導下訓練,常常能帶來更好的效果。

對一般人而言,適度運動有助於預防特定癌症發生。癌症患者適度運動,則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以及減緩治療中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促進睡眠品質、降低疲勞及憂鬱,尤其在有專業人士指導下訓練,常常能帶來更好的效果。此外因為癌症患者普遍較高齡,常也同時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因此規律運動就變得更重要。

正在治療癌症也可運動  經過評估、掌握自身狀況即可

這時候許多患者會想,正在接受治療,體力比較不好,是不是等療程結束在訓練比較好?其實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指出:大多數患者在低強度走路、漸進的肌力運動、柔軟度課程,不需要過度複雜的評估才能「開始運動」,以免反而造成運動上的阻礙。但在開始訓練之前,要先掌握病史、目前的健康問題以及運動禁忌。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說明,例如必須知道是何種癌症、目前是否正在接受何種治療、目前腫瘤是否仍然存在、以及有沒有相關副作用及併發症──神經病變、淋巴水腫、造口、骨轉移等。小心監測是否有新的症狀產生,例如出現眩暈、噁心、胸痛,應暫停運動。運動指導者也必須知道:「癌症腫瘤轉移」和「因為癌症或腫瘤治療產生的心臟問題」有可能還沒被發現,協助留意是否有症狀上的變化。

治療期間疲憊  可每日多次短時間運動

除非嚴重貧血、病情惡化或嚴重感染的病人在癌症手術後不宜立刻運動。正在化療或接受任何的癌症治療並非絕對運動禁忌,若是在治療期間較為疲憊,可以以每日多次短時間運動的方式取代長時間大量運動,在不引起症狀惡化下留意症狀緩慢漸進運動,並隨症狀調整運動強度。有氧運動對治療期間的疲勞有改善效果,因此太過保守反而忽略運動本身帶來的好處。如果化療期間有免疫力不足的情形,應避免到大眾醫療場館運動或游泳。

負重訓練注意安全  強度模式均可調整

其他訓練考量上,若有神經病變必須注意負重訓練的安全性,小心跌倒,若風險較高,固定式腳踏車就比自由重量訓更安全;有較高骨折風險就需要調整阻力訓練的衝擊。乳癌病人的訓練必須以不引起進一步水腫為目標調整訓練強度,並建議已有淋巴水腫的病人在穿戴壓力袖套下訓練。若是有腸造口,專家建議需要小心運動引起的腹內壓升高。

(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  林杏青)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癌症患者應進行的運動

 

有氧運動

阻力運動

伸展運動

頻率

每週三到五天

每週2-3天,建議中間相隔48小時

每週二到三天以上,最好每天做

強度

「心跳儲備率40%-<60%」下訓練──計算公式為「220-年齡-休息時的心跳速率)X(40%~<60%)+休息時的心跳速率」。

可用自覺疲勞程度決定進階

最大肌力的60%-80%(最大肌力的意義為,出力做某個動作一下就會力竭無法立刻做第二下)。
或是同一個動作反覆次數6-15下,視狀況漸進超過15下。可用自覺疲勞指數和最大肌力的百分比對照。

痛可忍受下,伸展到緊繃輕微不適

時間

每天總時間大於等於30分鐘,至於每次多久則沒有最短時間限制。在化療、放射線治療時視狀態調整。

大於等於一組,一組大於等於8下,組間休息時間大於等於60秒

10-30

類型

可考慮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游泳等。身上有管路、造口時避免游泳,免疫不全如化療及放射線治療時也是。

無論是手持可移動的重物或是使用器械(如健身房的各種器材)都可以,練8-10個包含大肌群的動作

靜態被動或主動伸展都可以,伸展身上肌群肌腱。太極以及瑜珈都是不錯的形式。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