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患者隨著腎臟功能逐漸退化,體內的水份代謝、電解質、酸鹼值會逐漸失去平衡。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腎臟科張銘珊醫師提醒,除了醫院處方藥物的作用,飲食上也需要多加留意,才能避免嚴重水腫或是致命性的高血鉀發生。然而冬天是吃火鍋和進補的季節,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恐是一大考驗,要怎麼吃才安全?
低鈉飲食:減少心臟、腎臟負擔,避免水腫、血壓上升
您是否有半夜吃完泡麵,隔天早上起來臉部水腫的經驗?食入含鈉量高的食物會增加滯留在體內的水份,尤其心臟或是腎臟功能不良患者,他們對鈉的代謝機能有障礙,無法把體內過多的鈉排出。張銘珊醫師指出,當體內的水份過多,就會造成下肢水腫和血壓上升,嚴重的話則造成肺水腫,可能會有呼吸喘、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問題發生。
張銘珊醫師強調,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排鈉功能下降,飲食上就需限制食入的鈉含量。腎功能不全者,每日鹽分的攝取建議大約兩克左右。含鈉量高的食物包含:食鹽、醃製食品、醬油或番茄醬等調味品,需減少食用。湯品(包含火鍋或補品的湯)因長時間熬煮,濃度較高,鈉含量也容易偏高,應盡量避免。
低鉀飲食:避免致命性心律不整
鉀離子主要調節人體內的神經功能和肌肉活動,正常範圍是血清濃度3.5到5.5mmol/L,高於5.5mmol/L定義為高血鉀。張銘珊醫師表示,腎臟是鉀離子主要的排泄器官,腎功能開始惡化的時候,鉀離子的排出就會受到阻礙。鉀離子些微上升時,身體不見得會感到不適,但可能有輕微的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感覺。當嚴重高血鉀發生,將影響到心臟收縮功能,會出現心律不整,嚴重則心臟麻痺導致死亡。
因此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需限制鉀離子的攝入總量。食物通常都富含鉀離子,例如綠色蔬菜、部分的水果,但經過處理和烹調仍然可以安心食用。高鉀的水果包括:草莓、奇異果、小番茄、木瓜、鳳梨、香蕉、火龍果。果汁和乾果類食物會濃縮水果裡的鉀離子含量,因此吃原型的水果較為安全。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芥菜,可以先川燙過再油炒,就可以減少鉀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低鈉鹽」或「薄鹽醬油」就是用鉀離子代換原本的鈉,也容易導致高血鉀。中藥和生機飲品裡的鉀含量也可能較高,應避免食用。
低磷飲食:預防骨質變化、組織血管鈣化
張銘珊醫師表示,腎臟也是調節血中鈣和磷的主要器官,當腎功能開始退化,鈣磷的代謝就會異常,活性維生素D會缺乏,影響副甲狀腺功能。這些異常會讓體內的鈣和磷沈積在不正常的地方,如:血管或軟組織上,產生心血管疾病或關節鈣化。另外骨骼的再吸收和再合成也會產生變化,讓骨頭變得不再健康,患者可能會感覺骨頭痠痛、肌肉無力,嚴重可能骨折。這些礦物質和骨頭代謝的異常就是我們所通稱的「腎性骨病變」。
為了避免上述狀況的發生,張銘珊醫師建議應少吃含高磷的食物以及配合磷結合劑使用。理想上,每日飲食含磷量1000到1200毫克是所能攝取的極限。通常食品添加劑的磷含量特別高,像是市售的零食、醬料、汽水,火鍋裡的餃子類、黑輪等,應避免食用。其他高磷食物包括:海鮮、內臟、堅果、全穀,應酌量攝取。藥物部分,在每次用餐中服用磷結合劑可減少食物中磷的吸收;磷結合劑如鈣片、鋁片、或不含鈣鋁的磷結合劑如磷減樂、碳酸鑭、檸檬酸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