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病毒威脅性較低?學者:肺部病毒濃度少
Omicron 變種病毒迅速在各國傳播,現階段各國研究皆顯示,Omicron傳染能力極強,但引起的重症程度較先前主流強勢株 Delta 有所降低。華盛頓大學病毒學教授Michael Diamond 研究團隊近期從動物實驗中發現,感染Omicron病毒的小鼠肺部,與感染其他變種病毒相比濃度僅1/10。
感染 Omicron病毒,對健康的威脅性真的較低?研究團隊宣稱,感染Omicron病毒的小鼠體重並沒有明顯下降,而在感染其他變種病毒的動物身上,體重下降與嚴重併發症有明顯正相關。
Michael Diamond 認為,原始新冠病毒造成的最大傷害就在肺部,以及感染後的發炎型免疫反應,病毒會同時破壞感染與未感染的健康細胞。肺部病毒濃度較少,有可能表示感染後的病情較輕。
劍橋大學病毒學教授 Ravindra Gupta 則表示,Omicron的強大傳染力堪比麻疹,但目前看起來Omicron 在上呼吸道感染複製的現象較明顯。如果病毒只停留在上呼吸道,更容易從嘴巴、鼻子排出,這表示Omicron 比較容易在上呼吸道造成局部感染,較少機率造成肺部的嚴重破壞。
但這些看法僅限於目前的小型研究,仍須更大規模的實驗數據才能確定Omicron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
接種疫苗後突破性感染 抗體保護力更強?
權威期刊《自然》發佈新聞表示,日本東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團隊針對已接種過2劑疫苗後,又感染Alpha 或 Delta病毒的突破性感染個案進行免疫力分析,認為在接種疫苗後較久時間(數個月後)發生突破性感染,由記憶細胞製造的抗體能帶來更強的保護力。
東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團隊認為,有可能是先前接種過疫苗後又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個案較多,為整體社群提供了更多的關於Omicron 病毒的保護力,而這有可能是Omicron病毒至今沒有在日本造成大規模突破性感染病例的原因。
Omicron棘蛋白突變多 疫苗加強劑有效阻止感染
南非是Omicron病毒第一波大爆發的主要國家,該國的小型研究發現,Omicron的棘蛋白比起Delta又多了數十處的突變,因此即使曾接種2劑疫苗,免疫系統也無法製造能完全抵抗Omicron的抗體,但兩者之間仍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血清實驗也發現,感染Omicron 後對Delta的保護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拉貢研究所共同發佈的預審研究論文指出,雖然接種2劑疫苗的中和抗體,無法有效對抗Omicron的感染,但是加強劑能夠再次藉由免疫力的交叉反應,明顯升高有效抗體數值,即便產生的抗體型態不是針對Omicron病毒,依然能夠有效阻止感染。
對抗Omicron不能靠自然免疫?新冠病毒將變地區性流行?
不過,感染Omicron的自然免疫力,未必能誘發防止二次感染的保護力。南非研究發現,曾施打新冠疫苗的人,對Omicron病毒會產生更強的抗體反應,而從未接種疫苗的感染者,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強弱不一。尤其在住院率和併發重症,完全不打疫苗的免疫系統面對Omicron恐存在更多風險。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Shiv Pillai 認為,全球疫苗施打普及率上升與Omicron的流行,有可能促使新冠病毒從全球大流行轉為地區性流行,多數人群將能擁對新冠病毒一定的長期的免疫力,重症率與死亡率將較先前趨緩。
然而,不同型態的新冠病毒仍將繼續存在於生態之中,如果再次感染間隔時間過長,或沒有施打疫苗加強劑,仍有可能嚴重影響健康,或再度出現更具危險性、更有免疫逃脫的變種病毒。Shiv Pillai 表示,人類與新冠病毒的長期對抗,可能必須冀望於明確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問世。
(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https://reurl.cc/nE1V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