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0幾歲大學生,卻被發現罹患第四期大腸癌。經醫師治療11個月後,該患者40歲父親竟然也被診斷出第四期大腸癌,讓家屬母親欲哭無淚。該案例醫師、北醫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指出,20多歲大腸癌多是基因遺傳,然而隨飲食西化推波助瀾,腸癌也有年輕化趨勢。
大腸癌年年奪冠 漸有年輕化趨勢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長年奪得國人好發癌症之首,大腸癌人數由95年1,0248人,上升至105年1,5374人,標準化發生率由37.9增加至41.3;標準化死亡率雖沒太多變化,但隨著罹癌人數變多,死亡人數11年內,由3,911增加至5,722人。
雖然90%以上大腸癌幾乎發生於50歲以上患者,但大腸癌也呈現微幅年輕化趨勢。在大腸癌罹病人數中,95年40歲以下大腸癌人數佔3.56%,105年該數字微幅上升至4.28%。
腸癌病因多元 飲食加上基因
大腸癌為何有年輕化趨勢?李冠德受訪時表示,大腸癌病因多元,基因是原因之一,然而隨著民眾攝取過多煙燻食品、紅肉、高油脂等食物,加上肥胖,多重因素影響造成罹患大腸癌的年輕人(20-30歲)有變多的趨勢。他不免也要問,「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幾乎要世界第一,難道台灣人是容易罹患大腸癌的民族嗎?」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則補充,許多臨床研究都顯示,糖尿病或肥胖等慢性病患者,也都和大腸癌脫不了關係。
預防大腸癌 健康吃也要篩檢
如何預防大腸癌?陳鴻華提出3大預防策略,首先是積極治療罹癌病人;至於一般人應積極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後則要教導民眾正確飲食,煙燻食品、紅肉、高油脂食物少吃,蔬果等高纖維食物則要多吃;另外,應多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增罹癌風險。
李冠德強調,早期篩檢是關鍵,因為90%大腸癌來自息肉,只有10%是非息肉原因,這些少數人通常是家族遺傳。他呼籲40歲後應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糞便篩檢。如果有異常,須進一步做大腸鏡,將息肉拿掉。至於家族遺傳高風險患者,篩檢時間需更提早,建議提早至30歲開始做。